10月上路 回溯全年 住宿長照機構 最高1年補助6萬 (108.9.13新聞報導)
陳思緯老師的提醒:1.請考生閱讀本篇報導後,思考採用排富的理由為何?你支持或不支持?
2.最佳網頁瀏覽方式:以個人電腦瀏覽。

長照政策利多!衛福部昨日宣布,住宿長照機構者或其撫養人所得稅率級距在20%以下,將可獲得最高1年補助6萬元,每年底一次性發放,今年預計有5萬1000多人受惠,總經費達29.19億元,最快下(10)月15日即可開始受理,且可回溯領取今年一整年的補助費用。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,現行失能老人機構公費安置,僅針對社會救助法中、低收入戶每月給予2萬2000元補助,仍無法涵蓋多數使用機構者的需求,財政部雖然增訂所得稅長照費用扣除額項目,每人每年可扣除12萬元,但免繳所得稅家庭仍無法受益,為減輕照顧者經濟負擔,提升具長期照顧需求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,因而提出「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」。 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,可獲得補助者,必須實際入住機構天數累計達90天以上,而可申請的入住住宿式服務機構,包含一般護理之家、精神護理之家、老人福利機構、榮民之家及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等,但安養床及已領有公費補助者除外,且所得稅累進稅率級距必須未達20%者、非股利按28%稅率分開計稅者或非按20%稅率課徵基本稅額者,其中稅率級距的規定,即為排富條款。 祝健芳進一步指出,補助金額依住宿者或其撫養人所得稅率級距分級予以補助,級距若為12%、每年補助4萬5600元;級距5%每年補助5萬4000元;級距0或沒有申報資料者則每年補助6萬元。申請者可檢附申請書及入住機構契約書、繳費收據影本向各地方縣市政府申請,經審查通過後,於每年底一次性發放。
每月每人最多5000元 補助來遲給少 沒選票就不重要
「政府早該不能遺忘在住宿型長照機構裡的重度失智、失能的老人!」基層住宿機構說,送來機構的家庭大都可憐,為了工作不得不骨肉分離,如今政府補助住宿型長照機構每月每人最多5000元算是「來得遲、給得少」,好像「沒選票就不重要」! 政府提出來的補助數字與現實差多少?台北的收費已有「3字頭」了、中南部是「2字頭」,例如南台灣一般收費每月2.5萬元上下,如果有氣切者至少再增8000元、呼吸照顧者再加上萬元起跳;每月5000元難以補足普通受薪家庭的負擔。 台灣長照發展協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宗頂指出,政府沒有補助過機構半毛錢,可是機構卻是最需要補助,有時看到家屬可憐拿不出錢也難以幫助,因為高人力、高專業的機構需要家屬繳錢才能存活下去。 現在政府終於想到補助住宿型長照機構費用,可是全年無休的住宿機構,每人每月最多只有5000元,讓機構滿腹苦水,李宗頂表示,光是日間照護每月可以獲得1萬20元至3萬6180元,還有假日不工作的優待。 尤其機構還要配合政府收留到「無主」的重度長者,找不到家屬給錢,僅靠政府每月撥給2.2萬元,其餘費用是機構自行吸收;加上不少機構聘用外籍移工降低成本,明年外籍移工的薪資調升到2萬3700元、工作8小時,其他時間都算加班,經營成本勢必加倍。 也有業者認為,政府的補助可能給了機構漲價的推波助瀾之力,要看衛福部怎麼推動?如果像是準公托方式限漲,就會較難漲價;但是機構有可能趁勢調漲,如能增加一點品質也無不可。
選前撒錢放利多 顯然平時沒規畫
衛福部選前再放利多,民眾失智失能入住住宿型長照機構一年最高可以給予6萬元補助,前長照規畫委員、亞洲大學教授楊志良表示,選前放利多是很不好的事,顯然平時都沒有在做規畫,撒錢只會排擠到其他資源,衛福部長照原本主張居家、社區安老,現在又補助住宿型機構,根本是自相矛盾。 楊志良指出,從最近老濃津貼、最低基本工資提高及社工加薪等,政府不斷的送出利多,「這不是政策買票嗎?」大家應要來訂個規矩,選前6個月內不能送利多,政府一開始都訂有年度計畫,應要照著計畫執行,任何加碼補助,都會排擠到其他財源,給了老人長照,那小孩子怎麼辦?穩定的政策,都是跟著計畫走的,不能因為選舉就亂補、亂挖。 陽明大學教授李玉春表示,一年補助6萬,一個月最多5000元是杯水車薪,對於某些家庭或許有點幫助,但一時也難以扭轉住在機構重度失能、失智長者備受歧視的難堪,未來應對有需求的人納入公平的照顧制度較為合理。
補助養護床 恐掀安養機構轉型潮
住宿機構終於納入長照大傘,最高每年補助六萬元,專家認為,踏出第一步值得鼓勵,但補助金額與長照2.0額度相比,相距懸殊,且對於送長輩住機構的家屬而言,每月最高五千元,可說杯水車薪。專家也預言,補助養護機構排除安養中心,可能掀起轉型潮。 目前長照2.0服務中,提供接受居家及社區照顧民眾,每月額度一萬零廿元到三萬六千一百八十元,相較於住宿機構補助最高每年六萬元,高出許多。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,此次補助恐只夠負擔長照隱形支出,如耗材、營養補充品等費用。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也認為,落差太大。 陳亮恭表示,機構補助排除安養中心,站在排富立場,贊同此舉,但忽略安養中心住民仍有一定失能比率,部分健康住民住久了邁向失能,有些安養中心會暫時讓他們居住,更有人經費不足,無法搬走,相信安養中心仍有一定的失能比率,盼政府也能照料這群人。 人口老化,陳亮恭表示,中重度失智、失能需住進機構的人數預期會大幅增加,未來養護床位恐一位難求,未來政府是否要鼓勵設立住宿型機構,應趁此次重新審視長照制度,補助政策宣布後,他也預估未來部分安養機構為吸引住戶,恐轉型養護機構或是增設養護床位,不排除掀起轉型潮。 黎世宏認為,最該憂心的是選前喊出利多,財源是否穩固?今年預計花費近卅億元,他估算,以近期長照政策不斷增列服務,明年長照財源至少得編列四百億元才夠,選後補助是否能延續,仍是未知數,盼政府實際算出財源運用方式或開徵長照稅等,以免機構補助僅是短期看好。
住長照機構補助 民團︰金額太少 無法與其他補助合計
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公布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,只要符合條件,每人每年可領取最高六萬元。民團認為,政府終於跨出第一步是好事,但與現行使用社區照顧資源可獲補助相比,金額太少,且無法與其他補助合計,恐淪為看得到、吃不到!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,跨出第一步是好事,但入住住宿式機構往往是需要更多照顧資源的中、重度失能者,在機構含營養品、尿布等耗材,月花二萬至七萬多元不等,對照下來,補助金額實在太少,也可能低於現行使用社區照顧資源可獲的補助。 陳景寧提到,自己接觸一名年約四十多歲的男性,獨自扶養重度失能的母親,月收入四萬多元,曾詢問住宿式機構收費要七萬元,根本無法負擔,現使用長照2.0,每月自付額六千元可使用到最高三萬六千元的補助額度,每日請居服員上門照顧母親三小時,其他時間因他要上班,只能讓母親自行躺在床上,若未來將母親送到住宿式機構,等於每月最高僅可獲補助五千元,自己還要籌措六.五萬元,恐仍會選擇維持現狀。 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第明指出,以台北市為例,重度失能持有身障手冊者每月可領取補助五千元,但住宿式服務機構補助方案不能併用,對實際需要相關資源者,等於補助可能看得到、吃不到!使用者須多做比較評估。 吳第明也提到,過去長照保險制曾規劃,入住機構者每月補助二萬元,顯示此次補助金額實在太少,加上長照2.0先前著重社區發展,導致長照人力都往薪資更佳的居家服務員流動,如今補助金額不如預期,恐難以吸引機構留人,政府可思考逐步更改進政策。
離婚見證人
、彰化離婚證人
、高雄離婚見證人
、台北結婚證人
、桃園結婚證人
、新竹結婚證人
、台中結婚證人
、高雄結婚證人
、嘉義結婚證人
遺囑見證人
、結婚證人